近年来,从人工智能换脸再到 AI 绘画,与人工智能(AI)相关的话题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而如今,AI 又闯入了音乐领域,“AI 孙燕姿” 在 B 站悄然走红。它所翻唱的歌曲,无论是《发如雪》这般的流行风,还是《下雨天》这样的民谣风,都能轻松驾驭,各类曲风在它的 “演绎” 下都别有一番风味。其翻唱作品的播放量十分惊人,《发如雪》《下雨天》的播放量均已突破百万。而且,每天都有数十首 “AI 孙燕姿” 的新作品问世。
当我们在 B 站搜索 “AI 孙燕姿” 这一关键词时,相关音乐视频竟多达数百个。在某网络音乐软件上,以 “AI 孙燕姿翻唱” 为主题建立的歌单中,也有 68 首歌曲。这位 “AI 孙燕姿” 就像是一位音乐精灵,它翻唱了周杰伦、赵雷、刘欢等众多歌手的作品,其作品风格涵盖了从流行到民谣等多种类型,其中一些作品的播放量甚至超过了百万之巨,在网络音乐世界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对此,网友们纷纷发表评论:“人工智能这般火热,歌手会不会被 AI 取代呢?” 在这一问题上,有音乐制作人指出,歌手是不可能被 AI 替代的。因为对于艺术创作者而言,其自身独特的魅力以及吸引观众的素养和能力是无法被复制的。
尽管歌手不会被 “AI 孙燕姿” 这类现象所替代,但它却引发了我们新的思考。从谷歌 Alphago 击败围棋 “不败少年” 李世石,到火爆全球的 ChatGPT,再到当下的 “AI 孙燕姿”,我们不能无视这样一个事实:人工智能时代已然来临,整个国家乃至各行各业都被卷入其中。那么,作为普通人,应该为 AI 时代做好哪些准备呢??
人工智能AI技术正渗入生活方方面面
当我们谈及 AI 时代,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家居等充满未来感的科技图景。然而,事实上 AI 已经悄然渗透至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并且正深刻地重塑着我们的社会与经济生活模式。
在教育、医疗、交通、金融等各行各业,人工智能都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发挥着关键作用。
那么,“AI 孙燕姿” 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呢?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梁正介绍说:“基本上是利用开源的生成式语音训练模型,收集一些语音素材来开展训练。”
简单来讲,制作 “AI 孙燕姿” 歌曲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要获取孙燕姿不含伴奏和混响的原始声音。这些素材可以通过对其视频进行去伴奏处理或者提取其中对话的方式来获得。之后,把这些素材作为目标音色输入到模型中展开训练,从而得到一个能够生成孙燕姿音色的模型。接着,就可以运用这个模型对任意音色的歌声进行转换。最后,再经过一些后期处理和调校,一首听起来像是孙燕姿演唱的歌曲就诞生了。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处于风口浪尖的 ChatGPT 开启了人工智能的新纪元,但这也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就拿 “AI 孙燕姿” 来说,它就存在侵权的风险。倘若 AI 受到道德与法律的双重约束,那么它将会朝着更良性的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是中国引领全球的巨大机遇
李开复曾经提到,人工智能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能够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的绝佳机遇。
从经济层面来看,借助人工智能这一新技术实现自动化操作,将会极大程度地提高生产率,并且有效节省劳动成本。它能够对各行业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加以优化,进而提升其质量与劳动生产率。同时,人工智能还能创造新的市场和就业机会,促使市场朝着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一系列的积极影响,都将大幅度提升社会整体的劳动生产率,有力地推动社会走向繁荣和发展。
例如,我国传统制造业存在规模大但实力不强的问题,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显著的差距。然而,这一现状恰恰为人工智能助力传统制造业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早在 2017 年,国务院就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在这份规划中着重强调:到 2025 年,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要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使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关键动力,并且在智能社会建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到 2030 年,人工智能的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让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人工智能AI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被机器取代呢?
随着 ChatGPT、文心一言等生成式 AI 以 ” 颠覆式 ” 姿态出现以来,不少人担心如此强大的人工智能会让很多现有工作岗位变得没有存在价值、工作机会减少因而造成大规模失业。一时之间,关于生成式 AI 取代秘书、作家、画师、甚至企业 CEO 的声音不绝于耳。
事实上,,大可不必担心 AI 的深度发展会让工作机会减少。如何避免被机器取代,我觉得有几点很重要:
1)避免从事重复性、机械式的劳务工作。
因为这类工作可以被软件或程序轻松完成,也是AI取代的“头号目标”。
2)培养思辨力,需要有不断思考创新的能力。
孟晚舟说:“未来学习知识已经变得不再重要,纯粹以知识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方式,已经没有办法去满足智能时代的需求。
而思辨和提问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在未来的世界中,没有人会去关注你懂得什么,而会有很多人去关注你会思考什么,你如何去挑战我们已经默认为真理的东西。”
3)重视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因为机器人,难以取代人类在情感沟通和理解方面的优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你建立更广泛的人脉和更深入的人际关系,使你在职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4)关注AI技术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储备。
学习和掌握最新的AI技术趋势和发展方向,可以让你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编程是人工智能AI基础?
前面第4点提到,需要学习AI时代的新技能,尤其是现在的青少年要引起重视,家长们如何在时代的风口抓住学习先机,助力升学的同时,也为未来做好准备。
有学者指出,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编程技能,是未来更好使用人工智能、应对人工智能时代诸多挑战的基础。任何时代的发展,人才都是“第一资源”。拥抱人工智能时代,首先要培养和教育能够使用编程语言处理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才,它将是在全球性的高新科技竞赛中实现弯道超车的“尖端武器”。
从事人工智能工作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呢?
首先,是数学基础:人工智能领域需要用到大量的数学知识,例如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统计学等。
其次,是编程语言:人工智能中常用的编程语言包括Python、C++、Java等。
建议小学生先学习图形化编程语言培养编程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编程感兴趣后续才能走的长远。然后可以进阶学习Python、C++语言。其中,C++是NOI系列竞赛中唯一指定的语言,对于未来在CSP-J/S、NOIP、NOI等竞赛中获奖非常重要。另外需要掌握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数据科学、自动化等一系列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与技能。
掌握AI时代新技能,学编程要趁早,思维的培养更要趁早,如果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家长可以给孩子规划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