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狂飙突进,智能机器的应用已经席卷各个领域。

从工业生产到医疗保健,再到金融服务,它们无时无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而近年来,诸如ChatGPT、Sora等热门人工智能大模型引起热潮的当下,更是让我们见识到了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智能机器将更多地接过人类手中的重任,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我们的能力,完成更多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然而,这也引发了一系列思考:

智能机器的崛起,

究竟会对人类造成怎样的影响?

我们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定位?

在《最后走的人关灯》这本书中,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人工智能专家保罗•若里翁以其独到的见解,深刻剖析了人类自身的伟大优势与潜在弱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答案。


人类的使命是迎接智能机器的来临吗?

01

智能时代将不期而至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机器的智能化水平将持续精进,日趋完善,它可以执行更复杂的、 具有多样性的任务。

因为我在人工智能领域工作,我敢说30~50年,如果我们希望,所有我们今天执行的任务都可以由我们开发的机器人和软件代替完成。50年后,我们仍将观察正在发生的变迁。而100年后, 就没有什么是那么确定的了。

机器会自我复制, 他们会自我修复并创造新的机器。他们将学会以我们的方式思考,但是不包括那些在我们的眼中让人怜悯的失败,因为他们是 “如此智能”; 他们也将会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以下猜想———后生物学———即生物学的未来发展是由机器人接替我们人类来进行的。

作为人类, 我们表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发明能力,我们能创造出更加聪明、更理性、不像我们那样因为存在一些矛盾的需求而备受折磨、更容易在这个大部分被摧毁的地球上生存的机器。

但是,如果我们不小心,那些我们设计出来的智能机器,将会在我们遗留下来的、那个不适宜人类居住居住的地球上取代我们。

02

众多岗位正逐渐被机器所替代

如果亚当•斯密想象的 “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 存在,技术创新将周期性地重建利润率的幅度。他们不仅能创造利润,同时也创造了就业机会。

但自从1961 年工业机器人,以及20世纪80年代微型计算机软件出现以来,这个问题就趋向于逆转。罗兰·贝格公司认为,如果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未来的法国将创造出30万个工作岗位,那么将同时摧毁300万个工作岗位。

如果说机器人和软件最初是作为人类的助手而出现的(机器人在汽车装配线执行一些任务,进行文字处理等),它们现在越来越多是被用来纯粹代替人类(全自动流水线,人类只需负责编写软件并进行维护与监督)。

在技术创新后成立的公司的特点,通常是它的前期投入资本率与日常工作进度成本相比较低;以及它所带来的资质和就业岗位与营业额相比是广泛而大量的。

而今天的新型创新公司的这些条件则是完全逆转的。

它们现在需要大量的前期资本投入,而只创造了相对于营业额来讲数量较少的高技能岗位。举个例子:当 WhatsApp 被 Facebook 以 19 亿美元收购的时候,它是一个只有 50名员工的公司。

这个新走势从两个角度质疑了被广泛接受的技术创造就业机会的公知: 事实上,很少的工作岗位是由新型创新公司创造的,而且其创造的就业机会是针对非常高层次的人才的;这些人或者是计算机系统的协作者, 或者他们自己就是这些软件程序的编辑者。

目前的趋势是,我们的经济正缓慢地靠向被美国人称之为赢者通吃”的状况,其中一小部分高端人才创造了不成比例的新财富,而资本持有者、机器人和相关软件的所有者与这些高端员工共同分享新型创新公司的利润。与此同时,其余人只能努力争取那些收入微薄的工作,因为从现在来看, 他们所产生的价值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

但是,这些大量的不够优秀的工人的收入又如何呢? 那些确保他们生活的工资,并提供购买力的资源从何而来?这种工资能够让他们购买现在机器人生产的产品吗?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问题的最后一个方面,应该面向机器生产征收“西斯蒙第”税,正如瑞士经济学家、哲学家让·查尔斯·伦纳德·德·西斯蒙第提出的建议那样——被软件或者机器人所替代的工人受益于这种全球机械化,这是整个人类的进步,而不是简单地使人类成为受害者。

03

为人类哀悼?

英国皇家天文学家马丁•里斯表明: “在遥远的未来留下人类的痕迹,正如在我们这个时代还保留了雅克安文明的影响一样。” 我们是否还在并不重要:在进化的过程中,我们的作用是迎接机器来临,它们会真正地成就世界的 2. 0 版本。而我们,不完美的创造物,只是为此开了个头: “取代了我们的那种文明能实现我们无法想象的突破———完成我们可能想都不敢想的事。”

人类大脑是一种胶状物质,它的体积和功能从化学和代谢的角度讲都是有限的。在由水、空气和岩石组成的 22.5 公里厚的地球表层里,有机生命不断发展;但人工智能却不局限于此。

我们应该为 “人类不是进化的顶点” 而感到悲哀吗?

“机器统治下的另一种文化会在未来长久存在并且可以传播到地球以外;而人类及人类所有的思想只是这种机器统治下文化的更深层次思索的先驱。”

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悲哀吗?

智能机器的来临意味着人类的终结吗?当然不!如果生命是极其罕见的,从整个宇宙来看,我们没有任何谦虚的理由:

我们的地球,宇宙中极微小的一粒尘埃,很可能就是智能传播到银河系的唯一根源。

我们将会消失,但我们设计了那些像我们一样的机器,而且还是升级版本的,因此我们没有任何悲伤的理由。


“尽管机器将超越我们,实现我们无法想象的突破,智能机器的来临也并不意味着人类的终结。

相反,它可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应该积极面对这一挑战,与智能机器共同进化,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专家推荐

面对环境与资源告急、缺乏共识而引发的战争冲突、瘟疫对人类的攻击与威胁、人工智能对未来人类的挑战等或迫在眉睫、或影响深远的危机,人类必须行动起来!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颜建晔

本书涉及领域众多,有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金融学、政治学、环境科学,交叉学科展现的危机思考发人深省;而数字化与AI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是否会引起终极忧虑,需要社会科学工作者、自然科学工作者、工程师甚至每个人共同探寻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青年长江学者

李三希

人类的末日是不可避免的吗?这是一本关于摆脱人类毁灭厄运的启蒙读物,同时也激励我们对此做出应对。

法国空中客车集团工程师

Cédric Le Conte


ISBN:978-7-300-31193-7

定价:68 元

内容简介

人类惊讶地发现,自己正处于资源枯竭(包括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从而导致人类灭绝的边缘。然而,面对这样的威胁,我们竟然几乎无动于衷,甚至仍然试图从仅有的回答中寻找商业的利益。本书对人类本身、人类伟大的优势与巨大的弱点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剖析。本书提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挽救人类自己亲手制造的厄运。在关灯之前,请行动起来!

作者简介

保罗·若里翁,人类学家、人工智能专家、经济学家,著有多部著作,曾任布鲁塞尔大学、剑桥大学、巴黎第八大学、加州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教授,研究领域广泛,开设的有关人工智能、人类复杂系统以及经济学思考的博客在欧美受到广泛欢迎。

目 录

第一章 灭绝威胁

我们生活在两个时期

孤子

“看不见的手” 和灭绝

只从商业视角考虑事情

第二章 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反应?

我们的声音被忽略?

战争依然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唯一方法

人工智能将不期而至,这是军队的责任

孤子的三个组成部分

情况绝对紧急

机器人赢了!

极端自由主义者催生了一个只有机器人的世界

“光荣属于子孙后代!”

短期行为是会计准则的一部分

坚不可摧的财产与使用即被磨损的财产

增长是需要支付利息的

负增长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不可能的

“敛财机器”

金融部门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所占的份额

福利国家依赖于增长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真正的经济科学

经济 “科学” 是中立和 “非政治性的”

“在这些人当中, 先生, 我们不闲谈: 我们计算”

经济 “科学” 已经树起了它天真的认识论原则

金融被我们不能违背的原则监管

避税港是金融系统的真正核心

经济控制权异常集中

我们的民主事实上是 “纳税选举制” 的民主

社会的倒退是由棘轮推动且不可逆转的

资产阶级与公民的要求相互冲突

现在民主是被束缚的

第三章 我们这个物种是什么呢?

被发到的牌是平庸的、扭曲的、对我们不利的

繁殖:娱乐消遣的一个永恒源头

物种的 “早产” 使事情变得异常复杂

意志和意图都是虚幻的

意识使我们能够建立一个自适应的记忆

自我想象的发明

“自我是偏执的”

物质在我们面前的力量

规则在我们面前的力量

个体生存与物种生存的潜在冲突需求

我们身体内部发生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力

必须接受这个影响吗?

在真实的我们与别人认为的我们之间的重叠

什么是道德?

责任,是什么呢?

我们总是后知后觉

第四章 人类具备防止自身灭亡的能力吗?

我们仍然是在 “死亡” 的基础上谈论这个问题

天国令人类斗志松懈

人类是一个不幸的物种

“哪管他死后洪水滔天!”

在等待永生时, 我们更愿意虚度光阴

智慧、圣洁和英雄主义:选择哪个?

美,使时间静止

愚昧的美

悲剧的重要性

苏格拉底式的求知欲

人是社会人,这是人自身的选择还是来自人的

本性或者神的旨意?

真正的敌人:边沁的功利主义

宗教还是无神论:孰是问题的解?

我们下定决心拯救人类这个物种了吗? 我们能做到吗?

第五章 为人类哀悼?

如果世界不止一个?

大自然不会解决自己的问题:它稍后会重新尝试,仅此而已

上帝不在我们的身后,也许在我们的前方

提供给我们的选项

为人类哀悼

“不要藐视任何东西,但也不要去模仿在我们之前所发生的事情”

人类的灭亡真的能形成一种进步吗?

人类的使命是迎接智能机器的来临吗?

“如果外星人的智慧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它自我毁灭的倾向也应该是普遍的”

救援已经开始了吗?

“一切都是如何崩溃的”

结 语

参考文献

本书作者的其他著作

近期中标信息: